主講人:邴正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 )
一、東北地區的構成
包含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地區,佔地12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0904萬人,東部地區以漁獵為主,中南部以農業為生,西部則多為畜牧人口。
二、東北地區的社會結構的四大特性
1.依賴性:對環境與資源的豐裕造成產業結構的依賴性。
2.遷移性:東北地區的住民自古以來即以游牧狩獵為生,此地區的開發也因此與游牧民族和南部農業民族間的征討—融合關係互為依存。
3.間歇性:此間歇性為發展的間歇性,其階段呈現為
移民遷入→發展→衰落→移民再遷入→再發展→再衰落
4.斷裂性:類別職業間的斷裂性,東北地區四大職業結構分別為農民結構、工人結構、知識份子結構、幹部結構,而此四大職業結構間的斷裂性建立於東北特殊的地理歷史背景。東北的土壤肥沃,全年不需休耕,因此東北的農民從來沒有從事過其他行業,終身務農;東北的工人在計畫經濟體制下為國有企業管制,分工過細,因此沒有技術,無法脫離原來的系統;知識份子的實踐則限於理論層次,造成理論和實踐的分離;幹部則屬於計畫經濟的一部份,由中央調。此斷裂性則呈現在四大行業間彼此的不瞭解,不相往來。
三、東北地區的文化特徵
1.自然主義:起於對自然的強烈依賴,沒有進入高度文明狀態。(自然文化)
2.英雄主義
3.群體主義:容易破壞規則,不適合商業競爭。
4.保守主義
四、東北近代發展現況
17th末 ~18th末 流民—拓荒者階段
屯墾者來源主要為政治犯
19th初 ~20th初 拓荒者階段
受惠於外來糧食作物(馬鈴薯、玉米等)的 傳入,東北地區得以務農,
造成中原人口流入。
19th末 ~1949 殖民地—半殖民地階段
日俄基於軍事目的於此地屯墾,政治狀態為日俄共治。
1949 ~ 1979 工業化階段
毛澤東時代即作為老工業基地建設
長久以來,東北的發展都立基於其豐富的自然資源,近年來逐漸耗竭的資源迫使東北的產業轉型,而現在仍處於不穩定的過渡階段。在人口結構上,東北地區多為外來移民,開發主體為外來者,加上東北人的遷徙性格,留不主長期在地方建設的人口。在體制上,計畫經濟體制在東北根深蒂固,不利自由市場的發展,而國家又把政策方向目前鎖定在沿海城市。以上種種因素造成東北發展的重大危機。
邴正教授認為現在的東北仍具有以下優勢,首先是長期做為工業基地,工業基礎雄厚;仍有一定資源;人力資源具有優勢,且人口密度不高。目前正積極爭取政府的支持,希望成為重點發展地區。
- Sep 08 Fri 2006 11:47
大陸行演講筆記之二——東北文化與東北振興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