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閣不屬於僧侶,不屬於任何人。」
「你說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會改變,但金閣的美是永恆的。」
「我不會讓它改變——」
金閣寺是日本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也是京都最著名的觀光名勝,金閣曾在昭和25年(1950年)時被一名僧人燒毀,三島由紀夫根據這個真實的社會事件完成他的知名作品《金閣寺》。
《金閣寺》是我最喜歡的小說之一,也因為這本書讓我對金閣有莫名的執著,去年前往京都之前我還特地把書拿出來細細讀了一遍。《金閣寺》的主角是一名口吃、長相醜陋的和尚,他從小因為口吃被阻絕於人群之外,又因為對金閣的美(絕對的美)的執著,讓他被隔絕於人生之外。他對金閣的執著轉變為恨。為了不再讓金閣阻礙他,他決定燒了金閣,破壞金閣(美)的永恆。
我對改編自小說的電影多半有點保留,因為這類電影如果不是十分精彩,就是一場災難。我想大家也都最無法接受的是——自己喜歡的小說被改成電影,但你看完電影之後希望自己失憶,順便希望影片銷毀,不要破壞你心目中的XXX(小說名),最近感觸最深的莫過於京極夏彥的《姑獲鳥之夏》。
這些失敗的改編或者亟欲忠於原著,但礙於片長,又不得不做出刪減,結果因刪減篇幅而導致結構不完整,東缺一塊西缺一塊,整個邏輯順序都接不上,沒看過小說的觀眾根本有看沒懂;或者根本沒有抓到書中的核心,甚至誤讀了這本書;又或者導演本身想改編成不同的電影,結果功力不足,弄了個上不上下不下的東西出來。
回到市川崑,他是日本大師級的導演,去年我曾經看過他導的最後一部電影《夢十夜》的第二夜《悟道》,當時只覺得這個導演非常幽默,想不到今年初就看到他病逝的消息。也就在那一陣子,因為許多紀念市川崑的影展和相關文章,我才曉得原來他的成名作品中許多部都改編自文學小說,像是谷崎潤一郎的《細雪》和《鍵》,也包括改編自《金閣寺》的《炎上》。
先說結論吧,市川崑的《炎上》並不是一部那麼忠於原著的改編電影,但是他的改編卻能讓我認同,而且相當佩服,我認為他就是因為看懂《金閣寺》,所以才能做出這樣的改編。
書中,溝口執著於絕美,認為金閣的永恆之美保護自己不受到人生的戕害,但後來,這永恆絕對的美卻阻絕了溝口進入現世。因為「一隻手伸向永恆,另一隻手卻伸向現實人生,是無法達到的夢想。」但說到底,溝口人格發展中,最早對他造成影響,影響他最深的莫過於他的口吃,但文字很難表現出口吃的狀態,三島只在前面寫道:
「口吃成了我與外界溝通的障礙。」
「為 了要發出起頭的幾個字音,內心的焦慮和煩躁,使我覺得自己活像一隻欲掙脫纏滿一身黏液的小鳥,好不容易脫身而出,卻已為時已晚。當然,在我掙扎之際,現實 世界也有放手等待我的時候,但我悲哀地發覺那能等待我的,已非新鮮的現實。縱然我費盡功夫抵達了外界,可是那兒每每只剩下褪了色、走了樣的殘跡……。」
「沒有人了解我。」
在溝口開始執著於金閣之後,整本書的焦點便一直放在溝口對金閣,對美的想像和執念,讀者反而不太會意識到溝口的口吃。但市川崑卻巧妙地調整了溝口的口吃和金閣的永恆之美的比重,把溝口客體化。我想一方面是因為文字的美學不那麼容易透過影像表達,而相對於文字的侷限,電影中演員卻可以詮釋「口吃」這件事;另一方面是,這是一部黑白電影,以當時的影像技術來看,拍出來的金閣連是不是「金」的都看不出來,拍再多景也沒那個效果阿。(笑)
電影中,放了很多篇幅來敘述「溝口對口吃的自卑和因口吃而遇到的阻礙」。他十分在意自己的口吃,也因為口吃而一直被嘲笑,因為溝通上的障礙讓自己無法向住持解釋,因為沒有人了解他,他才會那麼執著於金閣。簡單來說,我認為市川崑改編的基本邏輯是上面敘述口吃的那一段話,所以書中的溝口是自傲的,電影中的溝口是自卑的。
因此在某種程度上,《金閣寺》的溝口和《炎上》的溝口是不同的人,這個反差的根本反應在人格上,除了自傲與自卑之外,書中的溝口說「我這一生唯一值得誇耀的就是別人始終無法瞭解我,而我也不曾露出想讓人瞭解的衝動」,但電影中的溝口到最後都「渴望有人了解」,這個人格上的差異尤其展現在溝口火燒金閣的動機上。
書中的溝口發現「金閣總是矗立在女人與我,人生與我之間。使我想抓住的東西剎時化回灰燼,我的展望也成為沙漠。」他被金閣束縛住,他認為毀滅金閣能讓他自由。
「我的內在和外在之間那一道生鏽的鎖,即將巧妙地被我開啟,而使它們內外相通,任風自由字在地吹拂。那個吊桶將輕而易舉地被提上來,而我眼前將呈現一片空曠的原野,沒有密室,一切均近在眼前,伸手可及……」
但對《炎上》中的溝口來說,他發現周遭的事物一直在改變,他的處境愈來愈艱難,但金閣永遠佇立在那,他憧憬著金閣的永恆,希望金閣永遠不會變。
「金閣不屬於僧侶,不屬於任何人。」
「你說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會改變,但金閣的美是永恆的。」
「我不會讓它改變。」
燒了金閣之後,警察帶溝口回到案發現場,溝口看著鏡湖池畔浮現的金閣的倒影,他確認了「毀滅的確讓金閣的美永恆了」。
最後的結局當然也跟書中不同。今年金馬影展會播放市川崑的經典電影,包括《炎上》,想看的人請把握機會。
--
後記:
因為要寫這篇,所以我又翻了一次書,才發現以前沒發現的事情。在溝口燒了金閣之後,原本想要自殺,最後卻留下「我想,我還是活下去吧。」這樣的話,我發現的便是這個轉折。
在溝口流浪回故鄉,看著日本海,決定燒了金閣時,三島這樣寫道。
突然間,我想起初見柏木時他說的:「你知道我們什麼時候變得殘虐?就是在這暖和的春天下午,坐在新割的草地上迷濛地往著穿過葉隙的陽光的那一瞬間,我們才會如此。」
如今我面對著浪花及凜冽的北風,沒有溫暖的春天午後也沒有割得平整的草地,比起春天的草地,這種荒涼更貼切我的心,也更符合我的存在。在這裡我心滿意足,因為我不再有任何束縛。
我腦中突然浮起柏木所說的殘暴念頭,它在我心中升起,代替了方才的感覺。我還來不及將它想個透徹,它以如閃電般地一劃而過,最後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將我團團圍住,那個念頭便是:「我一定要燒掉金閣。」(P.186-187)
在燒了金閣後,他坐在山丘上眺望燃燒中的金閣。
「在煙霧裊裊中我突然有如一位藝術家完成大作時的心情。」
「我想,我還是活下去吧!」(P.253)
我想此時的溝口,應該已經變成像柏木那樣的人了吧。
--
延伸閱讀:
《夢十夜》
鳥掉的《姑獲鳥の夏》(Summer of Ubume) 電影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