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1年﹐當國際奧委會官員決定將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交給中國的時候﹐他們想到了首爾。首爾贏得主辦權時還是一個軍事獨裁國家。是奧運讓國際社會注意到了這個國家的反政府示威﹐最後該國領導人作出了讓步﹐修改了憲法並舉行了自由選舉。
2001年﹐當國際奧委會官員決定將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交給中國的時候﹐他們想到了首爾。首爾當年獲得奧運主辦國資格的時候也曾引起很大爭議﹐但1988年的首爾奧運會最後仍成功召開。
首爾贏得主辦權時還是一個軍事獨裁國家。是奧運讓國際社會注意到了這個國家的反政府示威﹐最後該國領導人作出了讓步﹐修改了憲法並舉行了自由選舉。
來自加拿大的國際奧委會成員迪克•龐德(Dick Pound)說﹐奧委會當時希望﹐北京舉辦奧運或許也能促使中國發生政治變革。中國一些官員也贊同這個想法﹐他們暗示奧運會將給中國帶來改觀。
時任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局長的袁偉民在慶祝北京獲得主辦權時說﹕中國將在改善人權的問題上朝著正確方向邁進。九十年代﹐袁偉民曾批准將體育場館用來作為司法系統舉行公判大會的地方。
但批評人士指出﹐眼下距離奧運會開幕只有不到四個月的時間了﹐而中國在人權方面的承諾仍沒有兌現。他們指責中國政府對內壓制不同政見﹐對外則向蘇丹和緬甸等獨裁政府提供支持。
近期在西藏地區發生的暴力抗議事件再度引燃了人們對中國人權記錄的批評之聲。來自若干團體的激進分子針對北京奧運會和火炬傳遞活動進行了抗議﹐為的是讓國際社會關注他們的各種訴求──從新聞自由、人權運動到對法輪功宗教活動的打壓等。
而從目前結果來看﹐龐德說﹐中國和韓國在內部社會生態和所處環境上都有明顯不同。他說﹐首爾奧運前夕﹐韓國正處於巨大政治動盪前的陣痛中﹐而且它希望自己能成為可與日本抗衡的工業化民主國家。但中國社會沒有類似的需求。
韓國當時出現的大規模公眾不滿和有組織的反政府活動最終導致了軍政府的垮台﹐但觀察家們說﹐中國並不存在這樣的跡象。中國的現實情況是﹐在社會財富不斷增長的同時﹐政治上的進步非常緩慢﹐這次的奧運會或許能加速業已發生的變化。
在中國政府和很多中國人看來﹐奧運會是對他們眼中中國在經濟、政治和社會各層面所取得巨大進步的一次隆重慶典。在中國人心目中﹐當今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加繁榮和自由。
今年中國的改革開放步入了第30個年頭。在鄧小平的倡導下﹐中國不再奉行原有的中央計劃經濟模式﹐而是向全世界敞開了國門。這30年來的變化讓中國從一個僵化、停滯的共產黨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中 國希望能在國際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奧運會的到來將與其種種努力相得益彰。中國正在加強其軍事實力﹐同時也加大了在發展中國家的外交攻勢﹐以推行其 非民主化的發展模式。中國計劃在奧運會後實現首次航天員太空行走﹐這將成為該國宇宙飛船載人登月計劃中的里程碑事件﹐這無疑將進一步強化中國人的民族自豪 感。
中國領導人和學者認為﹐從這些方面來說﹐北京奧運會的確可以跟1988年首爾奧運會相媲美──不過這並不是國際奧委會期待的方式。中國人認為﹐奧運會將標志著中國成為一個現代化工業國。
北京體育大學奧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任海說﹐經濟發展要求社會作出相應變革﹔中國的確已發生了巨大變化﹔但由於政治變革一向都是緩慢且漸近式的﹐因此﹐外人往往都會低估實際變革的程度。
不過﹐對中國持批評態度的人並不買帳﹐有些人甚至做了更刻薄的類比。
已 退休的威斯康星大學歷史學家阿爾弗雷德•森恩(Alfred Senn)說﹐以中國目前的形勢來看﹐1988年的首爾奧運會跟它沒有什麼可比性。森恩曾講授有關奧運會與政治方面的課程﹐並撰寫過相關書籍。他說﹐可作 比較的是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和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當時這兩個國家都有著強大的政權﹐它們的社會、政治政策都受到了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反對。
中國領導人則反對做這樣的類比。外交部長楊潔篪上個月曾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表示﹕我們歡迎各方善意的建議和批評﹔但是想抹黑中國的人是不能得逞的。他說﹐人權組織和外國政客試圖將奧運會政治化的做法違反了奧林匹克憲章。
不 過﹐作為全球最大規模的體育活動﹐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自1896年誕生以來幾乎總是和政治問題糾纏不清。第一次大爭論是在1908年的倫敦奧運會上﹐當時俄 羅斯反對給身為其附庸國的芬蘭單獨計算獎牌數並舉行升旗儀式。中國自己也曾抵制過1956年的墨爾本奧運會﹐原因是反對台灣派運動員參賽。
奧 運會曾在世界大戰期間停辦﹐但政治衝突無礙它的舉行。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前夕﹐該市發生了暴力衝突﹐數百抗議者被警察和軍隊殺害﹐但10天後﹐奧運 會就在離流血地點不遠的體育場里如期舉行了。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期間﹐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更是殺害了以色列的11名運動員和教練。
但1988年首爾奧運會產生的政治影響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韓國領導人七十年代就開始討論主辦奧運會可能給韓國帶來的希望。撰寫了多部韓國現代史書籍的Cho Gab-je說﹐他們希望奧運會能推動韓國發展經濟﹐並削弱朝鮮。他說﹐他們希望奧運會能促使其他共產黨國家承認韓國﹐將韓國與朝鮮徹底劃清界限。
韓 國人到1987年6月時已提前完成了奧運籌備工作﹐高速公路、體育場館和運動員村、觀光酒店等相關硬件設施基本完工﹐但有報導稱﹐首爾街頭爆發了騷亂。每 天晚上﹐成千上萬的工人、家庭主婦和學生聚集到商業區﹐抗議全鬥煥(Chun Doo-hwan)政府所做出的要求停止討論韓國民主化進程的決定。
抗議行動讓奧運會官員、贊助商和廣播電視公司大為不安﹐他們為奧運會已投入了數億美元資金。許多人懷疑奧運會恐怕不能如期舉行。倫敦和洛杉磯的市政部門負責人表示﹐如果動作夠迅速的話﹐他們或許能接手承辦奧運會。
此時﹐全鬥煥親手挑選的接班人盧泰愚(Roh Tae-woo)意識到首爾奧運會已岌岌可危。他向全鬥煥施壓﹐要求他會見金泳三(Kim Young-sam)等主要的持不同政見者。當時﹐金泳三將首爾奧運會跟希特勒時代的柏林奧運會相提併論。
1987年6月24日﹐金泳三與全鬥煥在青瓦台韓國總統府舉行了會談。金泳三在最近接受採訪時回憶到﹕我當時想﹐我一定要說服他改變立場。我離開那裡的時候覺得﹐他應該是聽進去了。
五天後﹐盧泰愚宣佈﹐韓國將接受抗議者提出的要求﹐修改憲法並舉行大選。12月﹐盧泰愚成為韓國第一位民選總統。1992年﹐金泳三繼盧泰愚之後當選第二任民選總統。
有資料顯示﹐在盧泰愚宣佈修改憲法的前一天﹐全鬥煥曾對他的一位副手說﹐成功舉辦奧運會比繼續掌權更重要。全鬥煥拒絕接受採訪﹐自下台以來一直對媒體守口如瓶的他希望繼續保持沉默。
但 由於多種原因的影響﹐中國的情況截然不同。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可能是﹕中國不像當年的韓國﹐國內沒有得到廣泛支持的、有組織有領導的變革呼聲及運動。據中 國零點調查公司(Horizon Research Consultancy Group)對城鄉家庭數年來的一項調查顯示﹐2000至2007年﹐公眾對中國政府處理社會事務的滿意度及對生活的總體滿意度有明顯上升。
中國面臨的外部環境也與當年的韓國不同。獲得奧運主辦權的時候﹐中國的經濟實力已相當強大﹐其他國家不可能冒著損害自己國家財富和消費者利益的風險去要求中國進行重大的政治和社會變革。
在3月份的西藏騷亂爆發之前﹐過去一年左右的時間里中國遭到的最主要指責都是針對外交方面的問題﹐比如中國在蘇丹問題上的做法等。有些時候外界的壓力似乎促使中國對外交政策作出了一定調整﹐而且肯定也對中國在決策時聽取公開意見有所推動。
去年9月﹐中國政府邀請外國記者團成員參觀了解放軍的一支工兵部隊﹐他們正在為參加聯合國和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在達爾富爾的維和行動做準備。記者們看到﹐士兵們正在演習搭建難民營、架設輕便橋梁。
中國國防部維和事務局戴少安大校表示﹐中國有義務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貢獻。
在美國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今年2月因不滿中國在蘇丹問題上的做法而宣佈辭任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藝術顧問之後﹐中國達爾富爾特使劉貴今以相當嚴厲的措辭予以回應。他承認達爾富爾的現狀是一種人道災難﹐但他說﹐中國政府正在敦促蘇丹政府在允許維和部隊進入衝突地區方面表現出更大的靈活性。
斯皮爾伯格發表上述聲明後不久﹐布什總統在接受英國記者採訪時說﹐他仍計劃出席奧運會。他說﹕我跟斯皮爾伯格有不同的意見表達平台。我會跟胡錦濤主席討論此事。他還說﹕我的確將提醒他﹐在解決達爾富爾災難方面他可以做更多。我想﹐在奧運會期間人們應該會有很多意見要表達。
問題在於﹐為什麼中國對其行為的解釋總是與外界的期待和願望相左。在奧運會即將召開之時北京方面開始打壓國內的異見人士﹐這引發了人權組織的極度不滿和新聞界的廣泛關注。曾借北京奧運會批評中國人權記錄的知名異見人士之一胡佳4月份被北京一家法庭判處3年6個月監禁﹐理由是犯有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
竭力讚成中國舉辦奧運會的人士希望﹐此次體育盛會能有助於增進外部世界對中國的瞭解。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教授羅湘林說﹐我們希望人們能對中國的實際情況有更多瞭解﹐理解中國人的思考方式。我們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們應給我們更多時間。
北 京體育大學的任海教授說﹐從奧運會籌備過程可以看出﹐中國的政治文化正在發生改變。比如﹐奧運會主場館“鳥巢”原來設計有一個可打開的屋頂﹐但有工程學專 家提出批評﹐認為這種設計不僅成本高昂﹐而且可能效果也不理想﹐最後有關方面取消了“屋頂”的設計。政府原來還計劃在奧運會會址通道附近設置一連串塑料材 料做的水池﹐後因環保團體的反對而告罷。
任海說﹐這樣的事情以前根本不可能發生﹔我們正在用更民主的辦法解決問題。
任海和羅湘林認為﹐如果西方激進人士的批評太過激烈﹐那麼有可能激起中國民眾的反感。畢竟大部分中國人認為西藏不應該獨立、台灣也不應自行決定其未來﹔中國人對外國人對自己國家的缺點不停指手畫腳的行為感到很憤怒。
羅湘林說﹐中國人很在意別人的看法。他們的反應會很情緒化﹐如果看到負面評論就會大動肝火。
任海說﹐奧運會或許能讓中國人變得對國際社會的批評更加坦然。他說﹐中國人應該學會容忍不同意見﹐應該接受有益的批評。我們的確存在問題﹐比如空氣污染很嚴重。這一點每個人都能看到。誰能說我們已經很清潔、很環保了﹖沒有﹐也沒人會相信。
任 海和很多中國人都認為﹐在中國繼續快速變革、在世界舞台上的經濟和政治地位日漸提升之際﹐對中國來說﹐奧運會並不是一個達到頂峰的象徵﹐而是中國發展過程 中的一個助力跳板。任海自問到﹕是中國改變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中國呢﹖他的回答是﹕兩者都會改變﹔人們需要看到真相﹔而中國是個非常複雜的國家。
=======================================
2008年04月22日18:48 Evan Ramstad / Gordon Fairclough
2001年﹐當國際奧委會官員決定將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交給中國的時候﹐他們想到了首爾。首爾當年獲得奧運主辦國資格的時候也曾引起很大爭議﹐但1988年的首爾奧運會最後仍成功召開。
首爾贏得主辦權時還是一個軍事獨裁國家。是奧運讓國際社會注意到了這個國家的反政府示威﹐最後該國領導人作出了讓步﹐修改了憲法並舉行了自由選舉。
來自加拿大的國際奧委會成員迪克•龐德(Dick Pound)說﹐奧委會當時希望﹐北京舉辦奧運或許也能促使中國發生政治變革。中國一些官員也贊同這個想法﹐他們暗示奧運會將給中國帶來改觀。
時任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局長的袁偉民在慶祝北京獲得主辦權時說﹕中國將在改善人權的問題上朝著正確方向邁進。九十年代﹐袁偉民曾批准將體育場館用來作為司法系統舉行公判大會的地方。
但批評人士指出﹐眼下距離奧運會開幕只有不到四個月的時間了﹐而中國在人權方面的承諾仍沒有兌現。他們指責中國政府對內壓制不同政見﹐對外則向蘇丹和緬甸等獨裁政府提供支持。
近期在西藏地區發生的暴力抗議事件再度引燃了人們對中國人權記錄的批評之聲。來自若干團體的激進分子針對北京奧運會和火炬傳遞活動進行了抗議﹐為的是讓國際社會關注他們的各種訴求──從新聞自由、人權運動到對法輪功宗教活動的打壓等。
而從目前結果來看﹐龐德說﹐中國和韓國在內部社會生態和所處環境上都有明顯不同。他說﹐首爾奧運前夕﹐韓國正處於巨大政治動盪前的陣痛中﹐而且它希望自己能成為可與日本抗衡的工業化民主國家。但中國社會沒有類似的需求。
韓國當時出現的大規模公眾不滿和有組織的反政府活動最終導致了軍政府的垮台﹐但觀察家們說﹐中國並不存在這樣的跡象。中國的現實情況是﹐在社會財富不斷增長的同時﹐政治上的進步非常緩慢﹐這次的奧運會或許能加速業已發生的變化。
在中國政府和很多中國人看來﹐奧運會是對他們眼中中國在經濟、政治和社會各層面所取得巨大進步的一次隆重慶典。在中國人心目中﹐當今的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加繁榮和自由。
今年中國的改革開放步入了第30個年頭。在鄧小平的倡導下﹐中國不再奉行原有的中央計劃經濟模式﹐而是向全世界敞開了國門。這30年來的變化讓中國從一個僵化、停滯的共產黨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中 國希望能在國際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奧運會的到來將與其種種努力相得益彰。中國正在加強其軍事實力﹐同時也加大了在發展中國家的外交攻勢﹐以推行其 非民主化的發展模式。中國計劃在奧運會後實現首次航天員太空行走﹐這將成為該國宇宙飛船載人登月計劃中的里程碑事件﹐這無疑將進一步強化中國人的民族自豪 感。
中國領導人和學者認為﹐從這些方面來說﹐北京奧運會的確可以跟1988年首爾奧運會相媲美──不過這並不是國際奧委會期待的方式。中國人認為﹐奧運會將標志著中國成為一個現代化工業國。
北京體育大學奧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任海說﹐經濟發展要求社會作出相應變革﹔中國的確已發生了巨大變化﹔但由於政治變革一向都是緩慢且漸近式的﹐因此﹐外人往往都會低估實際變革的程度。
不過﹐對中國持批評態度的人並不買帳﹐有些人甚至做了更刻薄的類比。
已 退休的威斯康星大學歷史學家阿爾弗雷德•森恩(Alfred Senn)說﹐以中國目前的形勢來看﹐1988年的首爾奧運會跟它沒有什麼可比性。森恩曾講授有關奧運會與政治方面的課程﹐並撰寫過相關書籍。他說﹐可作 比較的是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和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當時這兩個國家都有著強大的政權﹐它們的社會、政治政策都受到了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反對。
中國領導人則反對做這樣的類比。外交部長楊潔篪上個月曾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表示﹕我們歡迎各方善意的建議和批評﹔但是想抹黑中國的人是不能得逞的。他說﹐人權組織和外國政客試圖將奧運會政治化的做法違反了奧林匹克憲章。
不 過﹐作為全球最大規模的體育活動﹐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自1896年誕生以來幾乎總是和政治問題糾纏不清。第一次大爭論是在1908年的倫敦奧運會上﹐當時俄 羅斯反對給身為其附庸國的芬蘭單獨計算獎牌數並舉行升旗儀式。中國自己也曾抵制過1956年的墨爾本奧運會﹐原因是反對台灣派運動員參賽。
奧 運會曾在世界大戰期間停辦﹐但政治衝突無礙它的舉行。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前夕﹐該市發生了暴力衝突﹐數百抗議者被警察和軍隊殺害﹐但10天後﹐奧運 會就在離流血地點不遠的體育場里如期舉行了。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期間﹐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更是殺害了以色列的11名運動員和教練。
但1988年首爾奧運會產生的政治影響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韓國領導人七十年代就開始討論主辦奧運會可能給韓國帶來的希望。撰寫了多部韓國現代史書籍的Cho Gab-je說﹐他們希望奧運會能推動韓國發展經濟﹐並削弱朝鮮。他說﹐他們希望奧運會能促使其他共產黨國家承認韓國﹐將韓國與朝鮮徹底劃清界限。
學生在1988年首爾奧運會
期間舉行了示威活動
期間舉行了示威活動
抗議行動讓奧運會官員、贊助商和廣播電視公司大為不安﹐他們為奧運會已投入了數億美元資金。許多人懷疑奧運會恐怕不能如期舉行。倫敦和洛杉磯的市政部門負責人表示﹐如果動作夠迅速的話﹐他們或許能接手承辦奧運會。
此時﹐全鬥煥親手挑選的接班人盧泰愚(Roh Tae-woo)意識到首爾奧運會已岌岌可危。他向全鬥煥施壓﹐要求他會見金泳三(Kim Young-sam)等主要的持不同政見者。當時﹐金泳三將首爾奧運會跟希特勒時代的柏林奧運會相提併論。
1987年6月24日﹐金泳三與全鬥煥在青瓦台韓國總統府舉行了會談。金泳三在最近接受採訪時回憶到﹕我當時想﹐我一定要說服他改變立場。我離開那裡的時候覺得﹐他應該是聽進去了。
五天後﹐盧泰愚宣佈﹐韓國將接受抗議者提出的要求﹐修改憲法並舉行大選。12月﹐盧泰愚成為韓國第一位民選總統。1992年﹐金泳三繼盧泰愚之後當選第二任民選總統。
有資料顯示﹐在盧泰愚宣佈修改憲法的前一天﹐全鬥煥曾對他的一位副手說﹐成功舉辦奧運會比繼續掌權更重要。全鬥煥拒絕接受採訪﹐自下台以來一直對媒體守口如瓶的他希望繼續保持沉默。
但 由於多種原因的影響﹐中國的情況截然不同。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可能是﹕中國不像當年的韓國﹐國內沒有得到廣泛支持的、有組織有領導的變革呼聲及運動。據中 國零點調查公司(Horizon Research Consultancy Group)對城鄉家庭數年來的一項調查顯示﹐2000至2007年﹐公眾對中國政府處理社會事務的滿意度及對生活的總體滿意度有明顯上升。
中國面臨的外部環境也與當年的韓國不同。獲得奧運主辦權的時候﹐中國的經濟實力已相當強大﹐其他國家不可能冒著損害自己國家財富和消費者利益的風險去要求中國進行重大的政治和社會變革。
在3月份的西藏騷亂爆發之前﹐過去一年左右的時間里中國遭到的最主要指責都是針對外交方面的問題﹐比如中國在蘇丹問題上的做法等。有些時候外界的壓力似乎促使中國對外交政策作出了一定調整﹐而且肯定也對中國在決策時聽取公開意見有所推動。
去年9月﹐中國政府邀請外國記者團成員參觀了解放軍的一支工兵部隊﹐他們正在為參加聯合國和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在達爾富爾的維和行動做準備。記者們看到﹐士兵們正在演習搭建難民營、架設輕便橋梁。
中國國防部維和事務局戴少安大校表示﹐中國有義務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貢獻。
在美國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今年2月因不滿中國在蘇丹問題上的做法而宣佈辭任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藝術顧問之後﹐中國達爾富爾特使劉貴今以相當嚴厲的措辭予以回應。他承認達爾富爾的現狀是一種人道災難﹐但他說﹐中國政府正在敦促蘇丹政府在允許維和部隊進入衝突地區方面表現出更大的靈活性。
斯皮爾伯格發表上述聲明後不久﹐布什總統在接受英國記者採訪時說﹐他仍計劃出席奧運會。他說﹕我跟斯皮爾伯格有不同的意見表達平台。我會跟胡錦濤主席討論此事。他還說﹕我的確將提醒他﹐在解決達爾富爾災難方面他可以做更多。我想﹐在奧運會期間人們應該會有很多意見要表達。
問題在於﹐為什麼中國對其行為的解釋總是與外界的期待和願望相左。在奧運會即將召開之時北京方面開始打壓國內的異見人士﹐這引發了人權組織的極度不滿和新聞界的廣泛關注。曾借北京奧運會批評中國人權記錄的知名異見人士之一胡佳4月份被北京一家法庭判處3年6個月監禁﹐理由是犯有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
竭力讚成中國舉辦奧運會的人士希望﹐此次體育盛會能有助於增進外部世界對中國的瞭解。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教授羅湘林說﹐我們希望人們能對中國的實際情況有更多瞭解﹐理解中國人的思考方式。我們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們應給我們更多時間。
北 京體育大學的任海教授說﹐從奧運會籌備過程可以看出﹐中國的政治文化正在發生改變。比如﹐奧運會主場館“鳥巢”原來設計有一個可打開的屋頂﹐但有工程學專 家提出批評﹐認為這種設計不僅成本高昂﹐而且可能效果也不理想﹐最後有關方面取消了“屋頂”的設計。政府原來還計劃在奧運會會址通道附近設置一連串塑料材 料做的水池﹐後因環保團體的反對而告罷。
任海說﹐這樣的事情以前根本不可能發生﹔我們正在用更民主的辦法解決問題。
任海和羅湘林認為﹐如果西方激進人士的批評太過激烈﹐那麼有可能激起中國民眾的反感。畢竟大部分中國人認為西藏不應該獨立、台灣也不應自行決定其未來﹔中國人對外國人對自己國家的缺點不停指手畫腳的行為感到很憤怒。
羅湘林說﹐中國人很在意別人的看法。他們的反應會很情緒化﹐如果看到負面評論就會大動肝火。
任海說﹐奧運會或許能讓中國人變得對國際社會的批評更加坦然。他說﹐中國人應該學會容忍不同意見﹐應該接受有益的批評。我們的確存在問題﹐比如空氣污染很嚴重。這一點每個人都能看到。誰能說我們已經很清潔、很環保了﹖沒有﹐也沒人會相信。
任 海和很多中國人都認為﹐在中國繼續快速變革、在世界舞台上的經濟和政治地位日漸提升之際﹐對中國來說﹐奧運會並不是一個達到頂峰的象徵﹐而是中國發展過程 中的一個助力跳板。任海自問到﹕是中國改變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中國呢﹖他的回答是﹕兩者都會改變﹔人們需要看到真相﹔而中國是個非常複雜的國家。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