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ogma第18號作品,也是第一部帶有幻想色彩的現代寓言。幻想出來的人物P,住在小女孩麗莎房間的壁紙後面,過著他的隱形生活,但由於麗莎住的房子要拆遷,P被迫離開這小小幻想世界。他來到難民營落腳,學會了丹麥語、找到了工作,成功地讓自己融入到社會,甚至擁有了一間公寓,然而他的天真無知與好心腸卻還是讓他落入陷阱,無法自拔。 

《隱形人完全手冊 Rigtigt menneske, Et》 (英譯Truly Human),其實我覺得與其翻成隱形人,不如翻成穿牆人,因為隱形人只是用肉眼看不到,形體還是存在阿,應該是不能穿牆的。不過總之中文譯名和原意的差距頗大,因為這部片描述的是P努力試著變成真人的故事。

麗莎要搬家前一直邀請P從牆壁裡出來和她一起搬到新家,不知何故,P總是沒有給正面回應,一直到麗莎死於車禍,房子正式化作瓦礫的那一刻,P才就此現身,然後開始他充滿歡笑與悲傷的生活。

麗莎的死亡分別改變了三段人生,包括麗莎的父母和P。麗莎父母的生活起了劇烈的變化,隨著故事開展,才讓我發現這段婚姻的本質早已支離破碎,維繫這段婚姻的就是麗莎,麗莎死後,雙方的婚外情接連曝光,而他們也都無法負荷喪女的苦痛。

反觀P,因為他原本就不曾存在,因此這個世界上當然沒有他存在過的痕跡,而他唯一會說的一句話,是麗莎教他的最後一句「我想變成真人。」因為沒有國籍,他被當成難民,在庇護所中得到他的第一個名字和第一個身份,他努力學習如何當一個「真實的人」。



可是,他的外表是一個成年男子,所以他不會經歷一般孩童所應有的社會化過程,他只能藉由模仿週邊的人的行為舉止來學習如何變成一個真人,但不會有人告訴他「什麼行為能被社會接受?」或者「什麼樣的行為舉止是合宜的?」

因為曾經與麗莎的生活,在麗莎死去後,P的認知和對麗莎的懷念一直驅使他親近孩童,但因為他不知道如何對社會表現出「正常的」姿態,因而最後被誤認為戀童癖,而他甚至不知道該如何為自己辯駁,發現自己的努力成空,自己真的無法溶於人類社會,P也放棄變成真人了。

於是他回到以前住的地方,原地以建起新的大樓,他走進還在施工的牆壁,任由建築工人把牆壁封起,在失去光亮的最後一秒,P說:「麗莎,我不再是真人了。」


雖然在觀影過程中,不時出現爆笑場景和經典對白,雖然P的學習過程真的很好笑,但這部片也真讓人心酸。儘管麗莎的父母在麗莎死後看似讓生活回到常軌,儘管彼此的外遇曝光的過程好笑到經典,但他們兩人的悲傷卻又如此巨大而真實。

更讓人難過的是P的遭遇,在看似好笑的行為背後,存在的只是他的不知所措。他只是不知如何習得「正常的」處事方法及態度,甚至覺得擁有一個真人的名字,就能變成一個人。身處於一個原來不屬於自己的世界,一切都是如此格格不入,因為擁有成人的樣貌,他只會不停地被教訓,而不會有人教導他,因為這些在成人眼中是如此的理所當然,他只能模仿身邊的人,卻沒有能力判斷這樣的行為是否符合社會規範。就像把一個規格不合的螺絲放到機器裡,運轉的時候會發出喀啦喀啦的聲音。

最終,不是被毀滅就是自我放逐。



↑Nikolaj Lie Kaas

知道Dogme95的背景後,就不難理解電影中為何會不時出現晃動的畫面,儘管這部片是以一個虛幻的人物為主角,但這些畫面加上男主角精湛的演技卻更讓人感到實在感,彷彿這一切真的曾經發生過。本片曾經在2001年上映過,飾演P的Nikolaj Lie Kaas更獲得〈2002年丹麥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看到他的照片更讓我嚇一跳,就像當年看完《阿甘正傳》之後再看到Tom Hanks的帥氣照片一樣,簡直無法相信這個性格男演員竟然是片中看起來蠢蠢傻傻的P。《隱形人完全手冊》是台北電影節進行到目前,我最喜歡的一部片,想看的人還可以衝最後一場,7/8(日)12:00 中山堂。


導演Åke SANDGREN在2005的電影《 Flies on the Wall 》(英譯)在台灣沒有上映,2007年的新片《Den man älskar 》才剛完成,希望台灣片商會進。



附註:
1.關於Dogme95請見《什麼是Dogme95?》
2.搜尋《隱形人完全手冊》的關鍵字最好設成"Rigtigt menneske, Et",用"truly human"會搜到一堆不相干的東西。
3.IMDB上的相關資料
http://www.imdb.com/title/tt0273326/
http://www.imdb.com/name/nm050926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itze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