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德寺入口(上面那個是我的蠢男友,待會再來解釋他的姿勢。XD)


大德寺建立西元1319年,是京都洛北規模最大的寺廟,更是日本近代茶道的發源地,大德寺創建時的宗風即以嚴格著稱,一時極為興盛,後醍醐天皇赦為「本朝無雙禪苑」,推為五山第一;到足利義滿當政時,則許為十剎之一,在江戶中期,成為當時日本臨濟宗最重要的流派。

大德寺建院遼闊,境內就有20多個各具風格的塔頭,塔頭指的是院內的小寺,大德寺的塔頭只有四座是長年開放的,分別是「高桐院」、「大仙院」、「龍源院」及「瑞峯院」,最有名的就是大仙院內的枯山水,但是礙於接下來的行程,我們選了離門口最近的龍源院和千體地藏塚。



與大德寺相關的名人也不少,最為台灣人熟悉的非一休大師與豐臣秀吉莫屬。

一休大師就是台灣曾經風靡一時的那個卡通《一休和尚》本人,他法名宗純,字一休,號狂雲子,他人如其名,性格狂放不羈。在他81歲時擔任大德寺第四十七代住持,之前大德寺遭遇數次大火,亟需經費重建,多虧他四處奔走,大德寺得以再興,一休又將茶道引入寺院,從而產生與其他禪寺不同的禪門文化,回到第一張照片,因為大德寺和一休和尚的淵源,這個動作大概可以稱作「大德寺前的一休動動腦吧」。XD


↑龍源院內一隅

據說豐臣秀吉曾經在此舉行織田信長的喪禮,更因為大德寺的三門金毛閣處死茶道大師千利休。

千利休是日本茶道文化發展的重要人物。日本雖然從奈良時代就開始喝茶,但當時茶被當作藥膳,只屬於少數的貴族和僧侶,經過鐮倉時代的發展,在東山文化時期(註一),村田珠光創造出在簡樸茶室中追求心靈平靜的「寂茶」,而這個「寂茶」到了安土桃山時代(註二)的千利休手中,已從追求現世利益轉為一種藝術、哲學與宗教的融合,一種心靈上追求的意境,茶道文化可以說完備於千利休手中。

大德寺的三門(註三)「金毛閣」是桃山時代所建,是現存第二古老的三門(僅次於東福寺),這個三門並非一次建成,第二層與第一層建築完成的時間相差了40年,在西元1598年,因為千利休的捐贈才得以完成。

為了感念千利休的恩德,大德寺院方在金毛閣的第二層放了千利休的雕像,有一天,當時已統一天下的豐臣秀吉經過三門,在得知上面竟然有千利休的雕像後,怒不可遏,隨令千利休自盡,並將該木像處以磔刑(註四)。

很長的前言至此,畢竟,因為之後的行程有排東福寺之故,我沒有去大德寺的三門。

總之,來看看龍源院吧。


↑龍源院枯山水庭園

跟這一天早上的行程金閣寺或北野天滿宮比起來,這裡的氣氛完全不一樣。龍源院不大,一下子就逛完一圈了,庭園規模或景緻繁複的程度跟天龍寺或金閣寺庭園比起來更是算不了什麼,但是這裡自有一股韻味。室町時代才發展完成的枯山水庭園,發源於臨濟宗禪寺,禪宗緊密結合,用簡單的石頭、白沙和苔來呈現各種意象,或許枯山水才是最能代表日本文化的庭園風格。






龍源院幾乎被枯山水環繞著,看似簡單的庭園卻更容易讓人駐足。







↑東滴壺,據說這是最小的枯山水庭園。



↑龍源院外

離開龍源院後,我們馬上趕往千體地藏塚,幸好這裡離我們的所在位置很近,所以一下子就走到了。








有沒有一千尊我不清楚,但這裡供奉地藏菩薩的數量真的非常龐大。


出了大德寺後,我們急急忙忙敢往下一站——二条城。




↑大德寺外的餐廳,門口佈置得很有味道。




--
註一:東山文化由室町幕府八代將軍足利義政所開創,一直延續到室町幕府末期。

註二:安土桃山文化狹義上指的是織田信長到豐臣秀吉的這段時期,織田信長的居城為安土城,豐臣秀吉居城伏見城廢城後,植了的許多桃樹,被稱為桃山,因此名為安土桃山文化,但在文化史上,通常將進入將戶時期的17世紀前半也劃進桃山時代。

註三:山門,又作三門,因為寺廟常位處山林,故稱為「山門殿」,寺廟的山門為三門並立的結構,一大門兩小門,分別為空門(中)、無相門(東)、無作門(西),象徵三解脫,故又稱作「三門」。

參考資料:
http://www.ly-travel.com/ly-travelbg5/htmls/dycs/dycs39.htm
http://tinyurl.com/2n7q87

註四:磔刑,凌遲,又名寸磔磔刑剮刑,清代作寸殛,俗稱「千刀萬剮」,為中國的酷刑之一。《宋史·刑法志》上說:「凌遲者,先斷其肢体,乃抉其吭(指咽喉),當時之極法也。」劊子手把受刑者身上的皮肉分成數百至數千塊,用小刀逐塊割下來。而且,行刑很有講究,如果受刑者立刻死亡,則說明劊子手行刑失敗。受刑者往往要忍受數小時的痛楚才會氣絕身亡。(來源:維基百科 http://tinyurl.com/8fhgz)不過在《日本文化史》上,磔刑的標注是「綁在十字架刺死之刑」,不確定是不是日本的刑罰與中國不同,總之豐臣秀吉確實有對木像動刑。

註五:關於千利休的死因,三門上的木像是當時的官方說法,或者說導火線,因為千利休當時已經被豐臣秀吉盯上了,所以不管透過什麼理由,結果都只有一個。其他理由包括,千利休被指利用自己的名聲和地位來販賣茶具,獲取暴利。另一個是據說豐臣秀吉看上千利休的女兒卻被拒絕;還有千利休捲入豐臣秀吉部屬間的爭鬥,以及千利休沒有誇讚豐臣秀吉的黃金茶室等等。(參考資料:《日本文化史》p.210)

註六:關於枯山水,可參考前一篇:2007‧夏‧日本關西行 Day 3‧嵐山嵯峨野‧渡月橋‧天龍寺
維基百科:http://tinyurl.com/29d5ok
或這篇http://zen.thetao.info/perceive/zengarden.htm (裡面有不少張照片是龍源院的枯山水。)


參考書目:
《禪味京都》,秦就,法鼓文化,民國96年,初版。
《日本文化史:日本文化的光與影》,張永良,語橋文化,民國88年,初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itzern 的頭像
    weitzern

    Divergence

    weitze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