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知名女作家艾麗芙‧沙伐卡遭起訴

【王開平/報導】

        土耳其箝制言論自由,在國際間早已惡名昭彰。2005年二月,諾貝爾文學獎呼聲極高的土耳其首席小說家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接受瑞士媒體訪問,直言抨擊:「在這塊土地有上百萬亞美尼亞人被屠殺,卻只有我一個人敢公開談論。」隨即在土耳其國內掀起軒然大波,帕慕克不但被貼上「叛國者」污名,政府還以「詆毀國家」罪名將他起訴,引發國際文壇強烈關注,紛紛聲援。另一位言論開放、頻頻挑戰禁忌的女作家艾麗芙‧沙伐卡(Elif Shafak)也遭無妄之災,上個月土耳其當局指控她的暢銷新書《伊斯坦堡的私生子》(The Bustard of Istambul)中,亞美尼亞混血後裔的角色提到禁忌的「種族屠殺」,因而提出控告,九月二十一日將首度開庭。

 

 

 


 

        沙伐卡長年遊走歐陸與美國,文筆犀利具批判色彩。她小說的角色常常都是與正統派主流對抗;寫起評論則融合了女性主義,對鄂圖曼文化展現高度關注。她時不時使用源自阿拉伯或波斯文化的文字,這些文字是土耳其當局一直以來想要除去的;她也描繪在當局禁止伊斯蘭托缽僧教派後,持續影響大眾文化的「蘇菲派」Sufi)傳統。種種做法,都招致保守文學研究者的批評。

       善寫伊斯坦堡市井風情以及鄂圖曼帝國殘餘對庶民生活盤根錯節的夾纏,沙伐卡第六本新書《伊斯坦堡的私生子》甫問世就熱賣,美國出版社也簽下英譯版權,預計明年中上市。書中沙伐卡透過主角Ar-manoush Tchakhmakhchian之口控訴:「我是1915年土耳其滅族大屠殺倖存者的後代,我父祖輩的親人全都在屠殺中送命。可是我卻受到洗腦不承認這場滅族屠殺,只因為我是由名叫Mustapha的土耳其人養大的!」直到現在,土耳其當局對於當時的亞美尼亞大屠殺,仍然口徑一致宣稱是虛構的。

       「帕慕克挨告事件」後,沙伐卡想必清楚自己的發言冒著同樣巨大的風險,不過她仍經常批評土耳其政府予境內少數民族不人道待遇。去年九月,在伊斯坦堡Bilgi大學一場針對鄂圖曼亞美尼亞人處境的研討會上,沙伐卡就慷慨陳詞表明立場,多家報紙也照實披露了她的看法,未受打壓消音。如今卻挑她書中用語毛病,儼然秋後算帳。

        作家為自由與公義而寫,向來令極權統治者芒刺在背。土耳其自1923年建國,始終對作家嚴密控管;土耳其刑法援引自獨裁者莫索里尼統治下的義大利,對言論自由尤其箝制。不過土耳其頂級作家卻強力衝撞管制線:現代主義詩壇大家Nazim Hikmet大半生待在牢中,最後死在流亡異國;聲譽卓著的小說家Yashar Kemal經常遭受干擾與起訴。

        從1970年代起,土耳其作家、記者、學者頻頻入獄,他們甚至把遭當局告上法庭當作是個人的榮譽徽章:如果你沒有觸怒政府,顯然你說的話不夠重要。

        所幸一年半前歐盟介入,要求土耳其政府修改法律限期改善。沙伐卡這一場官司能否善了,或許是西方觀察土耳其言論解禁的重要風向球。


【2006/08/28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itze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