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原本就很不看好的史大導演導的快變成舊片的新片《慕尼黑》,其實我從AI開始就開始受不了史大導演,看到世界大戰的劇情簡介只有一整個斜線可以形容。一直到最近,在我心中地位直直落的史大導演終於導了一個看起來還可以看的片子,但是在毀譽參半的情況下我也不敢躁進,就怕浪費時間。
看過劇情簡介的人大概知道《慕尼黑》是描述以色列在1972慕尼黑奧運慘劇後,對暗殺以色列運動員的巴勒斯坦恐怖份子展開追蹤報復,簡單來說就是以牙還牙。史大導演作為一個在二次大戰被屠殺的猶太籍導演,對以色列自然應該是關懷的,但拍攝《慕尼黑》的立場似乎從《辛德勒名單》時的控訴轉為質疑自己民族行為的正當性,我想原因或許多少和以巴問題有關。這也是他拍這部片吃力不討好的原因。
片中立場的轉換從男主角Avner心境的轉換可窺一二,他從堅定的為祖國報復的態度到質疑自己行為的正當性,他所暗殺的那些人和他被暗殺的同胞的死究竟誰是誰非?他所堅持的祖國,那塊土地,那個家,被捲入混亂的自己和他人的人生究竟是為了什麼?這份堅持的意義何在?
其實說是最近也是好幾個禮拜前的事,當時看完《慕尼黑》的我罵聲連連,我很重視創作者的創作立場,雖然有人批評史大導演想兩面討好,但這點無從查證,但就假設他是真誠的吧!在假設他是真誠的情況下,史大導演實在沒什麼好罵的阿。可惜慕尼黑真的拍得太悶太亂太糊了,我以為被安哲羅普洛斯和燦爛時光訓練過的我已經很有耐心了,可是慕尼黑還是讓我有點看不下去,Avner心境的轉折太硬了,以巴雙方的衝突不夠鮮明,最後那個家不知道在搞什麼,我也是想了一陣才「猜」出來,總之跟我看過的好看的片比起來,導演的功夫真的可以更好一點。(我這樣算是反主流心態嗎?)
然後在猜測的過程中,我突然想到兩三年前的看的不是很懂卻又覺得很好看的《A級控訴》,《A級控訴》的導演艾騰伊格言與史大導演的立場很像,他是亞美尼亞裔的加拿大人,同為被屠殺種族的後裔。一次大戰時,土耳其人與德國結盟,以篤信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可能與俄國人聯盟為由,而進行大規模種族屠殺,數百萬人因而喪命,而《A級控訴》則是根據一名當時在土耳其的美國醫生目擊留下的《一名美國醫師在土耳其》一書改編而成。
但是艾騰伊格言的高明之處在於,他不對這個屠殺事件正面表態,他拍攝一位想拍攝《一名美國醫師在土耳其》的導演的拍攝過程中牽扯進來的人與事件的集合。
歷史是一種主觀的記憶,一種由有力量的人塑造出來的記憶,所以弱勢者的記憶會被扭曲,被遺忘。和猶太人比起來,亞美尼亞人就是這樣弱勢的族群,在歷史空缺的角落裡或許被記載著,但傳不出去,他們的血淚被遺忘,當自己的仇恨不被記得,那仇恨的正當性如何能被正視?如果一個事件不被記得,那它真的存在嗎?
《A級控訴》的原名是Ararat,亞拉臘山,是亞美尼亞人的聖山,對亞美尼亞人來說,對真相的追求或許遠比報復來的更重要,因為如果不被記得不被傳遞,真相或許會就這樣消失了在歷史中。
我當時真的不懂。我只知道亞美尼亞人被屠殺了,沒有多少人記得,甚至連土耳其人都不記得。我只知道裡面的每個人都在追求真相,但是真相不一定是自己看到的那個樣子,因為每個人的記憶都是被重構的,每個人又都是主觀的,在互相鑲嵌的記憶中,真相到底該怎麼追求?我到現在還是不懂主角追求到的真相是什麼?艾騰伊格言追求的真相又是什麼?
在環繞著追求真相的過程中,我只知道控訴不是每個人都擁有的權利。
我是個電影的外行人,不過對我來說《A級控訴》是個在各方面都無可挑剔的片子,要說艾騰伊格言比史大導演技高一籌嗎?或許他經歷得比較多想得比較多吧。
- Jul 22 Sat 2006 03:13
被屠殺者的兩種詮釋——《慕尼黑》與《A級控訴》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