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捷運台北車站走到中山站,從中山站走到雙連站。
雖然同樣在台北市,雖然不過是條地下街,走在地下的感覺就是跟上面不一樣。
這應該算是空間營造的成功吧。

在快走到中山站的那面牆上常常有美術作品的展示,
有時候是攝影作品,有時候是特定主題的畫作。

今天經過發現聯展又換成新的主題了,這次是兒童美術作品聯展。

不確定主題到底有多少,但是看來是不限方式表現數個主題,我有印象的包括燈塔、丹頂鶴、馬、牽牛花、鬱金香...... 還有很多主題的畫作都只有一張,像是海馬、長頸鹿..

參賽者幾乎都是12歲以下的小孩,我看了覺得很有意思的幾幅作品的作者都是6歲或9歲的小孩,有些作品是油畫、有些是水彩畫、拼貼畫、甚至水墨畫!

小時候上美術課好像沒學那麼多種吧?!
我怎麼記得幾堂用水彩畫其他幾乎都是用彩色筆?

儘管我對美術幾乎是一竅不通,不過就我殘存的一點點對美術的印象,
我想我應該算是偏好油畫的筆觸吧。

在參賽作品中,我對丹頂鶴和燈塔的印象比較深刻,可能因為這兩個主題最多人畫。
我一開始看的幾幅都是燈塔,一開始我有點吃驚.. 心中小小的OS是「現在小孩都那麼厲害阿?還是因為我沒畫過油畫,所以莫名敬佩?」

看了五六幅之後,我開始覺得「這些小孩大概都沒看過真的燈塔吧?」
他們對燈塔的印象可能來自電視中的某個畫面或是某張照片,所以共通點幾乎都是在藍綠色調中塑造朦朧的光影。

我對美術的瞭解是非常膚淺的,我喜歡印象派。
因為我覺得藝術就應該是主觀到極點的,強烈凸顯個人意識的呈現。

這一連串相像的作品讓我回憶起小學生活——
象徵的牢籠和被制約的一切,離不開走不掉。

然後我看到一幅紅色的燈塔,作者是個九歲的小孩。

我覺得他可能在什麼地方看過夕陽下的燈塔,即使燈塔和帆船的比例一樣得根本不合乎常態,儘管通往燈塔的小路沿路的欄杆根本不應該那麼大,儘管帆船像是飄在空中似的.. 但是我看到紅色塗料上的綠色,被夕陽染成豔紅的草地。


燈塔不一定是在黑暗中指引海上人的明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itzer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